2025年7月3日至7月5日,江汉大学研究生“数智红途・AI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烈士陵园和襄阳市昭明小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君明老师作为项目负责老师带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许楠桸、胡烨畅、陈玠霖、杨云莹、赵诚、王宜辉,携手李仁杰老师带领的“智绘红途”AI支教(实践)团,共同开展了以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教育模式、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实践活动。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活动行前工作会
活动前期,项目团队通过行前工作会详细分配了各组任务,并进行了软件使用和VR拍摄的技术培训。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所需技能,为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团队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教学,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科技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7月3日一早,“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前往襄阳市谷城县。谷城县作为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之地。实践团抵达谷城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后,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泛黄的照片到珍贵的文物,从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到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胡烨畅和陈玠霖利用无人机测绘和三维扫描技术,对纪念馆内的展品和场馆建筑进行了全方位、高精度的扫描和记录。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为后续建立红色遗址数字孪生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这种方式,实践团希望将谷城的红色故事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让更多人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于谷城县烈士陵园合影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胡烨畅和陈玠霖于谷城县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收集资料
创新教育模式,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
在谷城县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实践团还组织了当地的小朋友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直观形象的模型展示以及简单易懂的讲解,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成员们带领小朋友们动手制作太阳能小飞机。当小飞机在阳光下成功起飞时,孩子们的欢呼声和兴奋的眼神,充分展现了科技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王宜辉于谷城县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多功能厅带领小朋友学习制作太阳能小飞机
图为小朋友开心的向“数智红途・AI筑梦”实践团成员展示自己制作的太阳能小飞机
7月4日,实践团来到襄阳市昭明小学,这是一所拥有浓厚红色教育氛围的学校,校内设有萧楚女纪念馆。实践团为昭明小学的学生们开设了“少儿编程启蒙课”,实践团成员许楠桸通过动画演示、编程语言讲解和互动式教学,向学生们介绍了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学生们对这堂新颖的编程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思考。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还尝试自己动手编写简单的“代码”,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科技和知识的渴望。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实践团成员许楠桸向昭明小学学生授课
图为昭明小学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赵诚于昭明小学教授学生scratch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许楠桸于昭明小学教授学生太阳能小汽车拼装
此外,实践团还带领学生们制作太阳能小汽车,并组织了无人机体验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学习了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技巧,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角色互换与红色文化传承,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在昭明小学,“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还开展了“翻转课堂”活动。昭明小学的少先队代表带领志愿者参观校内的萧楚女纪念馆,详细讲解了萧楚女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在纪念馆前肃立,向萧楚女烈士默哀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图为昭明小学学生代表向“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讲解萧楚女纪念馆
图为昭明小学学生代表以及家长代表接受采访
家长代表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了前沿的科技知识,还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通过这些活动,实践团将红色文化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红色精神的力量。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道路。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与昭明小学学生挥手合影
本次“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科技互动和红色教育,为谷城县和昭明小学的青少年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实践团还拍摄了大量的资料,为后续建立红色遗址数字孪生体做好了准备。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还为乡村振兴和教育领域贡献了科技力量。
经过精心制作,项目团队成功打造了一个线上VR平台,将红色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结合。该平台现已对外开放,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体验沉浸式的红色研学之旅,感受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平台的开放,不仅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和直观,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
图为“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制作的昭明小学内萧楚女纪念馆VR平台
未来,“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育模式,将科技与红色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团队计划在更多地区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为青少年的成长赋能,推动教育公平与科技普及。同时,实践团还将利用数字孪生体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科技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之旅,更是一次教育志愿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通过这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成长,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教育发展与科技普及的决心。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数智红途・AI筑梦”社会实践团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红色为墨,绘就更加美好的教育画卷,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