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红色资源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发布者:李仁杰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

 暮春时节,苍松掩映下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武汉抗战纪念园的鎏金园名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近日,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中心党支部、行政党支部赴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开展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资源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深入开展校馆共建共育

悼念仪式启新程 校馆共建锚初心

武汉抗战纪念园庄严肃穆,党员教师整齐肃立、神情凝重,手持白菊缓步迈向纪念墙,将饱含敬意的鲜花轻轻摆放。随后,全体垂首默哀,以三鞠躬礼深切缅怀保卫武汉的英烈。这场庄重的悼念仪式,正式拉开“校馆共建”活动的帷幕。

通过资源整合,校馆双方以共建“党建与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形式,深度挖掘红色场馆资源,打造鲜活的党史教育“移动课堂”,为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创新路径。同时,通过“场馆专家+思政导师”双育人机制,为青年学生成长提供更丰富、立体的教育资源,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承。

誓言铿锵映初心 现场教学传薪火

步入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一楼展厅,计算机中心党支部李支成书记整肃队伍,带领全体教师面向党徽庄严举起右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誓言在宽阔的展厅内回荡,与墙壁上的红色历史画卷形成时空共振。

宣誓声落,昌庆旭馆长以“武昌古城的沿革及武汉抗战的精神密码”为题展开现场教学,通过解析珍贵史料、分享个人体悟,深度还原了武昌古城的历史面貌,凸显了武汉在民族存亡关头展现的全民抗战精神与报国传统,为在场教师们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红色主题教育。行政党支部饶玉龙老师感慨:“历史告诉我们,个人命运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联,爱国也不是抽象概念,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

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文物无声述历史 党课鲜活育新人

博物馆展厅,泛黄的抗日报刊和书籍、带有弹孔的德式钢盔布满岁月痕迹的战斗号角每件展品都成为鲜活的党课教学素材。在“武汉空战”展区,三十九年党龄的昌庆旭馆长轻抚玻璃展柜,“1938年‘4·29空战’中,空军飞行员陈怀民用年仅22岁的生命诠释了精忠报国的誓言。

在场党员教师纷纷表示:“在民族存亡之际,以陈怀民为代表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实际行动展现出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时刻提示着我们教师党员,要在思政育人和教学科研中见初心、担使命、育新人。”

老党员讲述“武汉会战”历史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历史现场即教育现场、文物展陈即育人素材、场馆专家即思政导师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新范式。未来,学院还将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让红色基因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