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落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具体要求,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以“大思政课”为抓手,积极构建“价值引领—科技赋能—实践养成”三维育人体系,通过沉浸式数字思政、场景化实践教学、精准化服务育人,培育兼具科技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数字重构课堂 构建沉浸教学场景
“通过VR设备,我亲眼看到雷锋同志在抗洪抢险时被汗水浸透的军装褶皱,这种真实感远超传统课堂。”在VR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青年学生们开展了“雷锋日记 光影润心”活动,通过VR设备构建雷锋事迹三维场景,让100余名学生在虚实交融中完成“时空对话”。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VR、AI等数字技术融入红色教育,近三年累计开展数字思政教学活动10余场,覆盖全校学生1000余人次。
沉浸式体验“雷锋日记”
实践延伸课堂 深化志愿服务路径
在武汉经开区绿岛花园小区,学院“智绘之光”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向社区居民无偿提供家电维修和智能设备教学服务。如何把学以致用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需要深入思考。学院建立“专业+思政”双轨导师机制,将社区服务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在全体学生中创新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针对教师设定社会服务工作考核。今年二月以来,在“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师生开展科技助老、智慧社区建设等活动3场,服务辖区居民近百人。
服务拓展课堂 创新社区支持体系
“没想到我的高数辅导需求,当天就被学生会的学长‘揭榜’了。”在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置了师生“心愿墙”,学生们通过“心语心愿”获取学习生活的个性化指导帮扶。辅导员、班主任和学团骨干,三支队伍深入学生一线,开展“青年议事会”,倾听学子心声,纾困解难。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学生高数小助教团队,针对“数学难”“学不懂”等问题“送教”上门,精准帮扶;联合外国语学院,开展英语四六级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青年议事会”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思政教育的特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数字思政课堂、校园社区微治理、实践育人中锤炼本领、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