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的高温考验不了我们100度的科研热情!”在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张认真地测试手中的单片机。
守初心: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再多奉献一点
人工智能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从学校合并组建开始,就倾注了学院和专业教师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老师们都无偿为学生的开放性试验、专业培训和科研竞赛提供指导,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二年。“有时候对学生严格一点、要求更高一点,其实是想让他们多学一点、多收获一点。”“我们团队乐于奉献,勤于教学,这就是一种育人精神的传承”即将于今年8月底荣休的秦工教授,这个暑假依旧坚守在实验室一线,为学生备赛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TI 杯)倾囊相授。
重传承:为师生团队双向赋能,再多提升一点
今年暑假,来自全校相关学院近100余名学生经过公开选拔成为科研竞赛的主力军。自愿报名、公开选拔、专业培训、赛前集训、完成作品、提交作品,把社团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从成员招募到竞赛备赛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负责人全程负责。同时,以秦工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和休假,无偿为学生提供日常培训和竞赛指导。“秦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接过秦老师的接力棒,倍感压力。但当看到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提升,竞赛成绩上的收获,就很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作为年轻教师团队,王志铭、周俊和王萌等老师将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竞赛成长路上的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担使命:为实现自身全面成长,再多努力一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是我参加竞赛的第二年,我有信心能够设计出更具有创新价值的竞赛作品。”“高考后我坚定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科研竞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很苦、科研很累,但是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很酷,我也会选择在专业领域继续学习和深造。”人工智能学院和教师团队为学生们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搭建了重要平台,帮助他们积累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科学研究方向的宝贵经验。
今年,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广泛发动学生组建了科技创新实践团队,通过开展专业性、学术型、长期性科技创新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